
绿水绕城,鸥鸟翱翔。11月19日上午9点过,宜宾三江口“三江观鱼”点早已人头攒动,市民游客手持面包屑、鸥粮轻轻抛撒,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在阳光下争相觅食、自由盘旋。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画面,正是宜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缩影。

在三江口“三江观鱼”点游客市民为红嘴鸥喂食(罗园 摄)
从“工业锈带”到“生态秀带”
“我每天都要来江边散步!”面对“沿着总书记足迹看蜀乡新风”活动采访团到访,66岁的本地居民游再芬满脸笑意地说道:“这里空气清新,到处绿油油的,喂喂鸟、看看鱼,心情格外舒畅。”
作为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,宜宾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。近年来,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,守护好这一江清水”的殷殷嘱托,制定实施《“牢固树立上游意识、守护好一江清水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”三年行动方案》,纵深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,攻坚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,构建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协同治理格局。如今,91公里生态缓冲带筑牢生态防线,1703亩沿江自然岸线重现生机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.75%,成功实现从“化工围江”到“绿色绕城”、从“工业锈带”到“生态秀带”的历史性转变。长江鲟洄游归来、红嘴鸥越冬常驻,国家级美丽河湖“江之头”的盛景,正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。

三江口日出(素材提供者:王铁松 邹岭)
“被誉为‘鸟类大熊猫’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,近期也现身宜宾了!”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法宣科科长黄江兰言语间满是自豪。如今在宜宾,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、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已成常态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。
生态保护的成效,离不开全民参与的力量。2012年起,宜宾组建“环保小哪吒”、渔政“长江护鱼人”、五粮液“长江守护者联盟”等7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分队,借助世界水日、世界地球日、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,开展上千场次环保宣讲、垃圾分类、生态研学活动,将市民的环保热情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。翠屏区长江渔政协助巡护员谢富昆从“老渔民”蜕变为“护鱼先锋”,他感慨道:“看到鱼群追着游船跳,比当年捕到鱼还开心!”
绿水青山里长出“金果果”
生态红利的释放,不仅在于宜居环境的打造,更在于富民产业的崛起。在岷江之畔的翠屏区思坡镇心宁社区村,曾经荒废近30年的荒山,如今通过土地改良、柑橘套种蔬菜、搭建自流灌溉系统,实现了抗旱、增收、生态环保多重效益,“绿水青山”正源源不断转化为致富的“金果果”。

在柑橘种植基地里,志愿者正在进行“网络直播”(罗园 摄)
走进村里的柑橘基地,晚熟品种“翠屏金煌”硕果盈枝,清甜果香扑面而来。山顶凉亭中,心宁社区村综合专干雷洪娟等三位志愿者正忙着网络直播:“我们的柑橘皮薄肉厚、水分充足!”这场直播正吸引着上百人在线观看,“不仅能卖出果子,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里的柑橘品质。”
依托“企业+农户”订单模式,心宁社区村果蔬年产量增长15%,户均增收1.2万元;还联合企业设置包装、分拣、直播运营等岗位,帮助留守妇女、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,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。“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沿江生态资源,推动第三产业融合,吸引城里人来采摘果蔬,做活‘周末经济’。”心宁社区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莉说。
一条“好人路”让乡风更文明
产业兴旺更催生出文明新风。心宁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,一公里长的“心宁好人路”不仅串联起周边村镇,更通过“公开看、公开赛”的形式,展示24名好人好事、道德之星的先进事迹,潜移默化中带动乡风文明提升。

心宁社区村干部介绍“心宁好人路”建设情况(罗园 摄)

心宁社区村的村规民约(罗园 摄)
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我们通过‘文明实践在身边’连续5年开展‘身边好人’‘致富能手’等典型选树活动,用百余名先进事迹教育影响身边人。”王莉介绍,通过举行“孝老宴”“大手牵小手”活动等,助力满足“一老一小”生活及精神需求。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《不要彩礼要幸福,倡导文明新风俗》还代表宜宾市参加四川省移风易俗主题宣传集中展演,收获一致好评。此外,村里通过“文明实践在田间”,组建13支“农技先锋队”“和谐心宁”等特色服务队,形成“专业+实践”服务矩阵,精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;通过“文明实践在云端”,培育“小太阳”新农人直播服务队,搭建抖音、微信小程序线上助农平台,推广柑橘、芽菜等特色农产品。2024年累计直播30余场,覆盖观众超3万人次,销售额突破10万元,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。

心宁社区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莉介绍乡风文明建设情况(罗园 摄)

心宁社区村儿童之家(罗园 摄)
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赋能,从全民共建到文明提质,宜宾用实打实的行动,书写了一份“含绿量”十足、“含金量”满满的生态答卷,让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